——书接上回——
君不见,庙堂高坐十六帝,疆域直延千万里,金碧辉煌的宫殿内,龙椅上的帝王身影显得格外孤独而庄重,每一砖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今日的沉重。
君不见,草莽振臂驱胡虏,君王持剑守华夏,那辽阔的草原上,曾有多少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,誓死捍卫这片古老的土地。
而今,边疆烽火连天,狼烟四起,战报如同冬日里密集的雪花,纷纷扬扬自北地飞来,每一份都承载着前线将士的生死与国家的安危。
战鼓之声,在寂静的夜晚里回响,如同远古的呼唤,震颤着每个人的心灵。前线战事的紧张局势,犹如乌云压顶,低沉而压抑,将明汉国的上空笼罩得密不透风。
城墙上,旌旗猎猎作响,仿佛也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风暴。
刘秀,目光如炬,凝视着远方。他的眉头紧锁,眼中闪烁着决绝与无奈。
面对北伐外族强敌压境,他深知,唯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方能抵御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。于是,他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——征兵。
消息如同野火燎原,迅速在民间与朝堂间蔓延开来。
街头巷尾,人们三五成群,议论纷纷。有的面露忧色,为即将离家的亲人担忧;有的则义愤填膺,誓要为国效力,驱逐敌寇。
朝堂之上,大臣们也是各抒己见,有的主张固守待援,有的则力主主动出击。但无论何种声音,都无法掩盖那因这突如其来变故而紧绷的氛围。
这一夜,或许将成为改变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。而刘秀,这位年轻的帝王,也将在这场风雨飘摇中,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。
远在成~都的公孙述,听闻刘秀征兵的消息,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意:“这真是天助我也!”
公孙述对围立四周的群臣说道:“刘秀也不过如此,看来,东汉气数已尽矣!”
群臣闻言,面面相觑,有的暗自点头,有的则心中忐忑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气息,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,让人窒息。
群臣深以为然,刘秀最强盛的时候,自然是在江夏之战之前,可是,刘秀却偏偏遇上了迟昭平,不对应该说是迟昭平的夫君朱棣的奇计,将刘秀打得大败而归。
刘秀元气大伤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,公孙述有意让人联合迟昭平在度出兵灭刘秀。
不过在公孙述收到迟昭平用收复交趾以后,需要休养生息的理由拒绝出兵,公孙述看不过去,趁着刘秀收复汉中以后立足未稳之际,以延岑、吕鲔为将,胡玺、刘博文为军师,直扑汉中,刘秀大军将领李通、臧宫固守阳平关,公孙述军一时无法攻破。
双方相持几月有余,却终不能见结果。
如今的成~都~城内,在公孙述的宣传攻势下,蜀中一带的民众,都将刘秀当做是蜀中的头号敌人,当然,公孙述军与刘秀大军的征战,迟昭平方面并不感兴趣。
此次,朱棣与东汉征虏将军颖阳侯‘祭遵’密谋,让刘秀在自己的辖地内征兵,但事实上,前去应征的,却是来自于迟昭平近卫军的将士们。
祭遵虽然答应成为朱棣的帮手,但是他毕竟是刘秀的人是,所以与祭遵一同商议江北战事的任务,便由马成接手了。
马成作为朱棣的代表,也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,马成告辞后,朱棣便叫上铫期,前往蜀中一趟,进行下一步计划。
自入蜀以来,山川如墨,峭壁如削,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在这一刻倾尽全力,将一幅幅雄浑壮丽的画卷徐徐展开于众人眼前。
阳光斑驳地穿透密集的云层,洒落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,每一步都踏出了历史的回响与自然的低语。
山路陡峭,两侧古木参天,枝叶交错间,偶有几声不知名的鸟鸣穿林而过,更添几分神秘与险峻。
随着一行人艰难跋涉,转过最后一道急弯,眼前的景致瞬间变得豁然开朗,宛如仙境初现。
蜀中平原,沃野千里,绿意盎然,其丰饶之美,丝毫不逊于温婉细腻的江南水乡。
微风拂过,带来阵阵稻香与泥土的芬芳,让人心旷神怡,所有的疲惫似乎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。
朱棣身着华服,步履轻快,他的目光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巡游,眼中闪烁着赞叹与向往。他边走边向身旁的铫期介绍着这片土地的神奇与富饶。
而远处,几位农人正忙碌于田间,他们手持简陋的弹弓,眼神专注而锐利,仿佛连天空中的飞鸟也逃不过他们的追捕。
“看,铫兄!”朱棣指向那些农人,嘴角勾起一抹笑意:“他们正在打鸟。”
铫期闻言,顺着朱棣的手指望去,只见一只灵巧的鸟儿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,而地面上的农人则迅速调整姿势,瞄准,发射,动作一气呵成。
铫期看了朱棣一眼,问道:“难道,这些飞禽被捕捉光了,对蜀中有害?”
朱棣看了看铫期,立刻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,同时让铫期联系明汉在蜀的所有商人到老地方开会,准备撤离!
而此时蜀地都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……
在汉中之战的硝烟弥漫至最炽烈的时刻,天际最后一抹残阳也被厚重的云层吞噬,战场上只余下兵器交击的火花与将士们沉重的喘息交织成一片。
胡玺与刘博文,两位信使,踏着紧迫的步伐,直抵吕鲔的中军大帐。
帐内吕鲔紧锁的眉头,在他们急促而低沉地诉说着成都城内那不可思议的变故~街头巷尾,谣言四起,人心惶惶,仿佛有未知的力量在暗中搅动风云,令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不祥之中。
每一句话都如同重锤,敲击在吕鲔的心头,吕鲔他深知战机稍纵即逝,即刻传唤延岑等四位将领围坐于,地图铺展,低语商议,气氛紧张而凝重。
最终,四人目光交汇,共识达成,撤军的命令如疾风骤雨般传遍了整个成汉军营。
号角声起,士兵们迅速集结,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行装,准备撤离。
而刘秀大军这边,眼见成汉军阵型松动,乱象频生,臧宫与李通立于高坡之上,目光如炬,心中却是疑虑重重。
他们深知兵法云:“敌不动,我不动;敌若动,我需观其变。”
成汉军的异常举动,究竟是诱敌深入之计,还是真的遇到了无法逆转的危机?
两人对视一眼,眼中皆是谨慎与警惕,最终决定按兵不动,静待时机,以免落入敌人的陷阱之中。
刘秀大军见成汉军杂乱无章,知道蜀中定然是出事了,当公孙述看到胡玺的信之后,他便再没有心情去质问大军为何不战而归了,而是下令查封明汉商会,同时命人将明汉商会的商人绑来。
可惜的是,明汉商会所有商人早已不知踪影,商会首脑和商人们全都不见了,这一下,公孙述也彻底慌了……很快因为千鸟百兽宴的原因,导致蜀地的飞禽、家禽、野味、几乎绝种。
这一天,蜀地百姓还在寻找飞禽、家禽、野味的时候,天空突然黑了。
“嗡嗡嗡!!”X5
“嗡嗡嗡!!”X500
“嗡嗡嗡!!”X99999
密密麻麻的蝗虫,将天空的颜色都遮挡住了,蜀中遭遇了百年难得一遇的虫灾,蝗虫侵蚀良田。致使田地里颗粒无收,白帝公孙述怒不可遏!
公孙述在得知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千鸟百兽宴里面的材料居然有、麻~药、吗~啡等让人成瘾的药物,同时因为飞禽走兽大然减少,使得原本应制衡蝗虫的天敌消失无踪,一场前所未有的蝗灾,如同乌云压顶,预示着灾难的降临。
公孙述,这位蜀中的霸主,得知真相后,怒火中烧,一声令下,蜀中精锐倾巢而出,十二万大军,铁蹄轰鸣,尘土飞扬,直逼江东明汉,誓要讨回公道,让那背后的阴谋者付出应有的代价。
消息迅速传遍了江东的每一个角落,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。
明汉的朝堂之上,群臣失色,议论声此起彼伏,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。
任光说道:“主公,公孙述此举,无疑是背信弃义,然其势浩大,十二万大军压境,我等需即刻筹备应对之策,不可掉以轻心!”
迟昭平眉头紧锁,说道:“列位臣工,成汉来势汹汹,尔等可有退敌良策?”
铫期说道:“主公,蜀兵势大,若我军与之硬拼,只怕会坏我方安定,依微臣之见,不如议和,并给公孙述些许好处,想必白帝自会退兵。”
铫期的建议,让迟昭平有些想笑,摇了摇头看向万脩问道:“万脩,汝可愿当议~和~使者?”
万脩摇摇头,说道:“主公,公孙述狼子野心,若是讲和,必会狮子大开口。”
迟昭平点头说道:“万脩,言之有理,我方不惧怕任何战争,公孙述率军而来,孤让他有来无回!”
万脩侧着头去看了一眼站在自己不远处的朱棣,并对朱棣投去了赞许的目光,蜀中一带的虫灾,定然是朱棣的计策,天府之国已经颗粒无收,此时出兵巴~蜀,定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巴~蜀收入囊中。
迟昭平起身说道:“诸位。孤欲阻击成汉大军,尔等准备准备。”
“诺!”x99人。
朝会结束,群臣离开了行宫,备战而去!
——未完待续——